江州區江州鎮是崇左城南新區衛星鎮,轄區內有市級統籌重大項目3個,重點規上企業2家、工礦車間30多個,小微企業1200多家。該鎮還是崇左城區最大的“菜籃子”基地,日產蔬菜2250多公斤。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為促進全鎮經濟盡快復蘇發展,江州鎮堅決落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要求,按照崇左市委提出的“干第一季度、搶第二季度、拼下半年”的復工復產思路,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通過組建產業支部的組織形式,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干部推上防疫和復工復產的第一線;以服務專班、一企一策的工作方式,通過“送服務、送政策、送保障、送市場、送技術”的“五送”措施,強力推進轄區各類市場主體全面復工復產。
送服務,幫助重點企業恢復元氣
廣西昌彬運輸有限公司是全市100家重點服務業企業之一,公司的裝載工地位于江州鎮渠座村,主要為運往北海鐵山港的外貿產品提供轉運服務?!扒岸螘r間,因為受疫情影響,各種車輛不能進出,企業無法運轉,工地一片寂靜?!惫矩撠熑岁惓筛邿o奈地說。
今年2月中旬以來,為幫助企業盡快復工復產,負責結對服務該企業的聯合支部負責人、鎮黨委委員文茜多次上門服務,主動與陳成高謀劃復工事宜。經過反復商議,并報上級有關部門批準,促成該公司順利實現復工。
企業復工后,文茜又起早貪黑地深入工地,現場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目前工地設置有兩道消殺、隔離防線,對所有車輛、人員定時消毒,對所有出入人員量體溫和登記個人信息;外地車輛和司機來了,可以到指定的臨時隔離房休息;貨場上的裝載作業,全部由來路清楚、身體健康的崇左本地工人實施,確保復工安全。
“現在,外地車輛到工地平均3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裝載,司機經過隔離休整,當天即可返程,工地所有的工作環節都暢通無阻。這兩天,每天天還沒亮,發往北海的一臺臺運輸車輛就早已整裝待發。2月21日當天,昌彬公司發車28車、裝載980噸,實現運輸產值12萬元,實現了滿負荷運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蔽能缦蛴浾呓榻B說。
送政策,為項目建設松綁減壓
江州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黃海波是結對聯系中交三公局承建的某國防重點項目工地的服務支部負責人。
今年春節以來,他和留守工地的項目經理周榮清經常聯系,探討年后復工事宜??墒?,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們工作布局。
周榮清苦惱地說:“我們項目部的員工大部分是外地人。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員工都不能或者不敢來上班了”。迷茫之際,黃海波給他送來了解決問題的良策:一是提前設置隔離廠房、宿舍,方便外地員工進行工作和生活,實現隔離、工作兩不誤;二是安排本地員工優先上崗,減少復工風險;三是加強防護培訓,盡量分散作業、分散就餐,避免群體性、聚集性傳染風險。
同時,鎮里還對復工企業特事特辦,登門服務,一次性辦結各類復工手續,并派人指導做好隔離區的防護工作。2月21日以來,該項目工地的工人已陸續到位復工。
送保障,護航小微企業加快發展
崇左城區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就地解決了江州鎮65%以上的農村轉移就業。小微企業能否挺過這次疫情的“嚴冬”,是江州鎮解決民生保障問題的一件大事。據江州鎮副鎮長劉軍介紹,大年初七以來,集鎮的糧油、農副產品、日用百貨、煤氣等30多家生活必需類門店就開始有序復工。2月20日,崇左市復工復產令下達后,該鎮730多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陸續復工,復工率達60.8%。
為保障這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順利復工,該鎮的服務專班落實了多重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是制定復工防疫預案,餐飲類門店提供打包、外賣服務,暫不接受堂食。商貿類門店根據店面大小,限制進店人員;二是落實消殺防護措施,每周安排專業公司執行消殺作業,每天定期清掃公共區域、清運垃圾特別是廢棄的口罩;三是落實復工服務專班,安排鎮村干部、市場管理志愿者等人員24小時值班巡邏,監督顧客戴口罩、指導商販規范經營確保防疫和經營兩不誤。
送市場,幫助菜農打開銷路
前段時間,受疫情管控影響,菜販進不來、菜農出不去,江州鎮300多畝蔬菜出現滯銷,當季生鮮蔬菜積壓達2萬多公斤??粗墒斓氖卟速u不出而爛在地里,江州鎮的菜農很是心疼。
菜農的痛點,就是黨委政府服務生產的著力點。該鎮黨委順勢而為,及時組織板備、卜馱、板麥等4個蔬菜種植基地村的4名第一書記,組建“第一書記服務聯盟”。創新推行“能人上門,批發采購,搭配出售,網絡下單,定點自取”的運轉模式,破解了疫情期間菜販沒市場、菜農賣菜難、顧客買菜難的難題。2月下旬以來,通過第一書記牽線搭橋,累計銷售平價生鮮蔬菜3500多公斤,實現了疫情期間蔬菜不滯銷、顧客不聚集、物價不波動局面。
送技術,助力春耕生產掀高潮
為幫助農民搞好春耕生產 ,江州鎮積極聯系農業、糖業、科技、水產等職能部門,組建12支“技術服務專班”,把技術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助力春耕生產掀高潮。
這12支活躍在農村的技術服務團隊,深入農村田間地頭,積極引導群眾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搶抓農時,確保應播盡播、應種盡種。目前,這些服務團隊已經開展技術培訓20余場次、培訓指導3500余人次,印發病蟲害情報和防治技術等各類資料1.5萬余份,發送技術短信4000余條。
截至目前,該鎮已完成12.7萬畝甘蔗砍運工作;預計2020年新種甘蔗2.54萬畝,已完成甘蔗新種約5000畝;實施耕地體質改造(旱改水)項目4000畝,做好5000畝高標準農田改造的前期工作。